您好,欢迎进入阳光心理咨询中心!
心理知识

内向与外向

点击数:
导读 :内向与外向是人格心理学很久以来一直关注的个体差异。早在精神分析统治心理学的时代,荣格和埃里克森等人就采用跟内向-外向相似的概念来描述个体差异。

作者:李培忠

 

     内向与外向是人格心理学很久以来一直关注的个体差异。早在精神分析统治心理学的时代,荣格和埃里克森等人就采用跟内向-外向相似的概念来描述个体差异。在日常生活中,人的内向与外向很容易区分。在交往中,好动与好静、浮躁与踏实、冲动与克制的人很容易识别。

在欧美文化中,外向被认为是正面的人格特征;外向的人被认为是社会交往方面的能人和成功者。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外向者更快乐。而内向是负面特征,意味着个体在社会交往方面遭遇挑战甚至处于困境。在美国的大中学生中,做一个在同龄人中受欢迎的人对自尊至关重要,甚至比学习成绩优异还重要。

 

     心理学家Reeve2005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外向的人有三个特点。第一是合群性(Sociability) 。外向的人更倾向于跟他人交往,社会生活丰富而广泛,而且影响他人的能力强。这个特点使他们聚集和动员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强。很多外向者是那种左右逢源的人。第二是为人坚定(Assertiveness)。他们倾向于于令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(social dominance),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扮演带领者的角色。那些振臂一呼,千万人响应的社会领导者,通常具有外向型人格。第三是爱冒险(Venturesomeness)。外向者追求和喜好刺激性强的活动(stimulating situations)。他们想做就做,敏于行,不退缩;不像内向者那样有行为抑制的倾向。这些特点使外向者中某些人更容易取得成就。

 

     为什么有的人外向,有的人内向?生物心理学从人的生理机制,特别是神经系统上寻找心理差异的原因。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用刺激调控这个概念来解释内向与外向的区别。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着人体的兴奋系统和抑制。植物神经系统有两个分支。其中的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提高身体的兴奋程度。而副交感神经则降低兴奋。兴奋状态表现为心跳,血液循环和呼吸加快,血压升高,瞳孔放大,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等生理反应。兴奋是身体准备应对危机时的自然反应,准备采取快速有力的行动提供能量。兴奋状态使身体和心理系统失去平衡,消耗能量,造成紧张和焦虑。应激反应造成紧张激素肾上腺激素大量分泌,造成不适感。长此以往对身体很多部位,特别是大脑中复杂记忆的区域造成损害。兴奋状态可以是有外环境直接刺激导致,也可以有内部心理过程导致。

 

     内向的人对环境比较敏感,对刺激反应快而强。刺激在短时间内使兴奋程度陡然增加。内向者频繁经历较高的兴奋状态。出于自我保护,个体必须调节兴奋程度,回避刺激性场所和活动。如果乘坐过山车给你造成恐惧,而不是带来快感,你会回避游乐园。如果社交活动令你紧张、焦虑,你就会对这类活动失去兴趣,甚至回避这些活动。而外向者需要较强的刺激才能达到最佳的兴奋水平。平静的、缺乏变化的生活会使他们觉得无聊没意思没劲。为了排解和弥补刺激不足,提高兴奋程度,他们会从事在内向者看来是过于冒险的行动。作为社会性动物,人最重要的环境是其他人。来自社会关系和交往的刺激对提高兴奋程度最有效。外向的人通过与他人频繁、密切而广泛的交提高自己的兴奋程度。他们冒险求新,生活在风口浪尖。而内向者安于稳定、熟悉的环境,在选择行为的时候追求稳妥、保险。


立即联系我们


扫码立刻咨询(国际助理)


扫码立刻咨询(国内助理)
推荐阅读

关注公众号 获取更多

心理文章

阳光原创

首页 | 阳光动态 | 心理咨询 | 留学心理 | 心理培训 | 企业心理

联系方式:025-83690068   微信助理(国际):njygxlzx    微信助理(国内):ygxlzx    

地址:南京市太平南路2号日月大厦 


南京市鼓楼区光阳心理健康咨询中心 版权所有  苏ICP备10214944号


阳光公众号

咨询助手(国内)

咨询助手(国际)